沒有任何人否定這些著名導演的勤勞刻苦乃至天才光輝,他們一直都是貨真價實的金牌導演或曰獲獎專業戶。儘管前年的北京報刊上,曾經有過一些討論,希望在國家大型的藝術節和戲劇節上,不要出現幾個導演、作曲和舞美全面通吃的現象,但是那些討論基本上是在為藝術的多元化、為藝術的代際傳承在做善意的提醒。
更為重要的是,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桑榆晚景的漫天紅霞畢竟不會太久遠。如果這些知名導演在紛繁的實踐中少接幾部戲,能夠靜下心來多研究些問題,總結其成功的規律和留下的諸多遺憾,哪怕點點滴滴,精金散玉,都是對中國戲曲導演學派崛起的堅實鋪墊。
對比徐曉鐘教授在《麥克白》、《培爾.金特》和《桑樹坪紀事》等名劇的導演之餘,其《導演基礎知識》、《導演藝術的特性與導演職能》等系列論著所達到的理論深度,也許並不合適。特別要提及的是京劇《曹操與楊修》的馬科導演,他在鍛造出一個時代的戲曲里程碑之後,其導演闡述中所體現出的理論風采,至今讀來猶自令人入迷。應該向誕生於20世紀初葉的中國導演前輩中的“三駕馬車”和“一位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駕馬車是指阿甲、李紫貴和鄭亦秋,後二位其實都是從麒派的表導演系統中脫胎而出的大家。阿甲既編導了《三打祝家莊》、《赤壁之戰》、《白毛女》、《紅燈記》名劇,也著有《戲曲表演論集》等拓荒般的理論著述。李紫貴既導演了《白蛇傳》、《紅燈照》和川劇《巴山秀才》等大作,同時還有《李紫貴戲曲表演經驗和五十年的戲曲導演經驗》等著述。鄭亦秋在《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九江口》和《謝瑤環》等諸多名劇的導演之外,還特別提倡在體制與觀念上上建立現代的戲曲導演制度。
一位紳士是指獲得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的黃佐臨。他是影劇、戲曲與芭蕾等方面的通天教主,其執導的《假鳳虛凰》,是我國第一部譯成英語拷貝輸出國外的電影。他不僅導演了百餘部各類影視劇作品,還在《漫談戲劇觀》等著述中倡導“寫意戲劇觀”,並對梅蘭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的不同演劇系統進行了比較,這就是所謂“世界三大演劇體系說”的源頭所在。當年蕭伯納為他題寫預言說:“中國,你應該強大起來;未來的戲劇,應屬於中國!”所以黃佐臨力求創造和總結出具有中國氣派、民族風格的演劇與導演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