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原來曝光的《商場現代化》,一個月三期,一期399頁,200餘篇論文,每個頁碼600元,錢稿交易,見文就發,四年內版面費收入數千萬元。不獨獨是《商場現代化》,這樣的所謂學術期刊數量衆多。高校與社科院系統由於經費可以保證,要靠學術生存,對質量要求比較高,相對比較規範,靠版面費創收生存者少。
版面費來自國外,但在我國被“發揚光大”了。其實,國際學術界還有一個判斷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應該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那就是文章的他人引用率。經濟學界有些專家之所以只發表一篇文章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靠好文章極高的引用率來判斷。文章引用率、參考文獻標注、同行匿名評審、學界名人做編輯、淘汰制等,都是國際學界判斷學術刊物水準高低的最核心指標。你刊登的文章多了,單篇引用率嚴重下降,就會有被清除出學術核心期刊的危險。所以,好的體制是清除垃圾學術期刊的主要工具。
目前的審批制下,一旦刊號審批通過就基本上不淘汰,使那些劣質的學術期刊難以淘汰出去,而新的學術刊物又難以進來,這才是問題的症結。學術刊物只是學術研究發表的一個平台,其實沒有必要進行這麼嚴格的審批。過於嚴格的審批管制會制約學術界的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