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藝術院校報考人數增加其實是好事,不是壞事情。”廖昌永還記得當年自己報考音樂學院時,遭到了很多親戚的反對,好像搞藝術就會低人一等。有人勸他:“搞什麼藝術啊,那是賺‘開口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現在,社會觀念在變,年輕人擇業上有了更多的選項。有人指出,學習藝術開支較大,不適合農村地區的孩子。對此,廖昌永認為,只要有天賦,農村孩子不應放棄藝術追求。如果扼殺了興趣,不能學藝術,孩子就會很痛苦,社會也會失去很寶貴的財富。
廖昌永本身就是出自四川農家。當年,他打著赤腳走進了上海音樂學院的大門,在那裡第一次見到鋼琴。他還記得自己當時對啟蒙老師表達感激之意的方式,最多是過年送一只雞。而現在,有人會帶著貴重的禮物甚至銀行卡,找到這位聲樂系主任,求他指點自己的子女,甚至開個後門,把孩子招進音樂學院。
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招生不端行為,廖昌永說,上海音樂學院在招生上有非常嚴格的制度。除了公眾較常聽到的“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之外,考官都是隨機抽取的,而且未必是本校教師。近幾年來,簾子進入了表演類專業的考場——拉上簾子,考官不知道里面是誰在演唱,不知道是誰的學生,只根據考生的表現來打分。“照理說這是不科學的。”廖昌永說,可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目前只招美聲唱法20人、民族唱法12人,可能是全國音樂院校里招生最少的,如果“再去搞點人情、搞點關係,人才是選不出來的”。
他告訴記者,落選考生有的會不冷靜,抱怨“憑什麼不讓我進去”,“有貓兒膩”,有人會被激怒。但是——“簾子一拉,很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