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不代表市場行情
從國內情況看,中國民間的藝術品收藏投資進入到了“剛性時代”。在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是210多億元人民幣,到了2010年,這個成交額增加到570多億元。短短3年時間,我國就從藝術市場的第三位躍居第一位,北京、香港和上海現已成為藝術品市場的中心,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新焦點。
但更多人表示,這一次民國瓷器拍出天價“僅僅是個案”,民國瓷器能否搭上這輪行情尚未可知。記者從多年收藏瓷器的資深藏家處了解到,仿古瓷器風行正是民國瓷器最大特點之一,這一時期的仿古瓷器範圍廣、數量多,不僅仿制歷代名窑瓷器,而且還仿制了大量的明清瓷器。民國時期那些仿明清時期的官窑器,雖然總的工藝水平不是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傳統官窑瓷器細膩精美的風格。另外,在民國時期,生產的粉彩瓷器、貼花瓷器也最具有時代特色,而且在這些瓷器上,無論是題名,還是書法、繪畫等功底都比較扎實。
原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藝術顧問、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王鴻勛也表示,藝術品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市場價格,要參與藝術品投資完全靠自己的評價分析能力去進行市場脈搏的把握。“有句話叫做‘貨賣識家’,藝術品投資歸根到底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領域,首先對於藝術品本身的理解仁者見仁、對物件的偏好度、對可接納價格的承受力等方面都沒有一定之規。另外對藝術品的鑒定方面較大的‘發揮空間’,尤其決定了藝術品買入者在拍賣市場上的抉擇。”王鴻勛說。
“事實上,包括典當等多種交易形式在內的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並不會單純以拍賣成交價格為衡量基準。”華興典當行藝術品首席典當師胡平表示, “對市場的評價會結合多方面因素,既要有權威的鑒定、有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其次要看至少連續5年中,同類物品的市場價格走勢”。胡平尤其強調,“拍賣成交價常會受到過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基本沒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