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小康劇集”與“勉強收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1 09:27:53  


 
  缺乏公信度的“收視調查”

  當然,還有一類“超人氣”,就不是所有劇集製作者都願意追求的境界了:它們從劇名到劇情,或平庸或怪異,鏡頭、妝飾都明顯簡陋,但媒體公布出來的“收視率”卻高得離奇,以至於讓不喜歡的觀眾,禁不住懷疑自己在精神上已然徹底脫離了芸芸眾生。可轉臉一看,身邊的人又幾乎都和自己一樣,異口同聲對著熒屏抗議。每當這樣的“高收視率”引發爭議,播放頻道便會扯出“城鄉觀眾的趣味差異”的理由來解釋……這類情形的出現,自然會帶出人們對當下各類“收視調查”的疑問。

  我國的收視數據調查,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照搬西方的那種“抽樣式收視調查”得來的,極少根據具體的國情,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中國的觀眾,除了存在城鄉趣味和收看習慣上的差異外,各地的習俗、偏好也有很大不同。採用固化的調查方式,得出的數據是否貼近實際情況,似乎是一個問題。而在數據的公布上,“收視率百分比”和“收視率點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相信絕大多數的電視觀眾,包括相當數量的媒體人,都是分不大清楚的,而這些名目下的數字,由此便有了“被信息發布者操控”的嫌疑。這就導致了許多劇集公布出來的收視數據,因缺乏公信度而處在一種“勉強”的狀態下——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勉強收視”。

  科學的收視數據,通常能適度反映觀眾的接受心理,為電視台和劇組提供節目製作上的參照。“勉強收視”則不同,除了以失真的數據搪塞媒體、謊報功勞,也會誤導拍攝者、研究者、乃至普通觀眾對國民審美心理的認知。這種機制下生產出的“數據”,相比之下,要比我們剛才提到的、略顯抽象的“超人氣”更不靠譜得多。怎樣規範這些收視調查,怎麼讓它們更貼近國內收視的實情?是非常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既然現在大家愛把“電視節目”放到“產業”的層面打量,早嚴謹一下,還是比晚嚴謹要好得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