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人民日報》報道,近日,演繹古代後宮政治鬥爭的“宮鬥戲”勢頭強勁,搶占電視熒屏的同時也占據了視頻網站點播榜首,從有據可查的歷史人物到跨越時空的虛構人物,紛紛在後宮中玩弄華麗精巧的血腥遊戲,一時間,“為人不提宮鬥片,閱遍歷史也枉然”。
“宮廷”承載了歷代民眾對於上層社會的普遍想象,史家往往注目王侯將相,對此間事跡僅用寥寥數筆匆匆帶過。這種缺失為“稗官野史”和戲文小說提供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製造了大眾文化的生長點。
這次“宮鬥戲”流行源頭要追溯到香港TVB的《金枝玉孽》、《宮心計》,這兩部電視劇的女性角色們的結局基本上只有三種,一種是幡然頓悟,洗心革面;一種是機關算盡,陷入瘋狂;最多的是遠遁離宮,回歸市井。雖然選擇各異,但是都以不同的方式對於之前勾心鬥角的宮廷生活進行了反省,基本遵循了“善惡有報”的故事套路,雖然缺乏創新,展示罪惡和勸喻的比重有些失衡,僅僅是“勸百諷一”,但至少尊重“懲惡揚善”的民間價值觀。回顧中國內地歷史劇在熒屏上的數度沉浮,從《雍正王朝》的試圖還原到《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把玩姿態,都在“真實”和“虛構”間穿梭編織,雖然故事情節五花八門,屏幕呈現各顯神通,但都有較為清晰正面的價值取向,至少不偏離當今社會的倫理共識。
藝術作品不是不能表現惡,而是不能對惡的事物缺乏態度和判斷。《美人心計》、《後宮甄嬛傳》等“宮鬥戲”雖然場景各異,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叢林法則”的闡釋:主人公們為了滿足個人私欲,手段之殘酷,過程之慘烈,甚至達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創作者們成為“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的忠實信徒,故事的舞台(後宮)充斥了波詭雲譎的陰謀詭計,正面角色或者缺席,或者失語,或者從潔身自好變質為同流合污以至成為權術翹楚,其中人物皆為“權力崇拜”的信徒。這種負面價值觀的滲透對建設社會良俗構成了一種悄無聲息的侵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