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我們要怎樣看電影?
http://www.CRNTT.com   2011-06-22 11:12:50


 
  傳統,背離還是回歸

  說到新媒體給電影帶來的影響,目前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電影將越來越脫離它誕生時的本來面貌。不過,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青年教師陳曉達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作為本次手機電影節選片委員會成員之一,陳曉達對於所有入圍作品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當屏幕變得越來越小,沉浸式理論漸漸失效,電影正在回歸以叙事為核心的法則,而這其實正是電影的本質所在。

  所謂沉浸式理論,說的是當觀眾在電影院中看電影時,會沉浸在各種感官刺激產生的強大氣場中,從而獲得和在家中看電影完全不同的感受。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如同在音樂廳聽音樂會和在家聽CD一樣。沉浸效應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是大銀幕,其發揮作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營造視覺奇觀。而受到屏幕大小限制的新媒體電影,在這方面顯然並不擅長,這也決定了其必須把更多的重點放在故事上。除了《太平洋之夢》外,陳曉達願意向記者推薦的入圍作品還包括《大自鳴鐘》,短短12分鐘,講述各個不同職業、年齡、階層的人因為淘碟在曾經的上海地標“大自鳴鐘”相聚,發生了有趣的故事,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戴頭盔的小蟲》,用一刻鐘左右的片長,描寫戰爭期間三個掉隊的士兵正在等待救援,卻被敵軍包圍,恐懼、希望同時到來。在陳曉達看來,眼下許多動輒100多分鐘的所謂大片,故事並不比這些手機電影更加精彩或複雜,增加的不過是些與情節無關的豪華場面而已。

  實際上,除了回歸故事傳統之外,在新媒體時代,還有一個可能發生的變化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聲音將取代畫面,成為傳遞電影信息的最重要工具。想想看,當屏幕變得越來越小,長鏡頭、大場面和快節奏還有用武之地麼?當電影變得越來越短,用鏡頭來完成包袱和隱喻是不是太過奢侈?這些功能,勢必都要由聲音來承擔。可以想象,在這樣的電影中,對白和畫外音會越來越多;未來最精彩的電影對白,也許就將由新媒體來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