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在趙湘源一家對這些物品進行持續整理與回顧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親情不斷升華,展覽中天頂上的霓虹燈文字24小時朝天點亮:“爸,別擔心!我們和媽都挺好的。”——兩代人間本已近破裂的價值觀念得到了分享與彌補,笑容重新回到了趙老太太的臉上。
幸福不久長。在“物盡其用”的展覽期間中,善良的趙湘源女士因為試圖去救樹上一只受傷的鳥而跌倒,不幸故去。這樣,她的孩子宋冬和宋慧成為了這些東西永遠的保管者,它們成為了母親生命的承載物和回憶她的媒介。巫鴻將《禮記》中的一段話與此連接在一起:“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這段令人唏噓的文字讓人感到中國物質文化中不可言傳的感情意涵。今日的消費已經不再是為了滿足人們衣食住用的基本需求,而是作為一種自我身份的區隔化和虛榮感的充實滿足,持續地永無休止地魔鬼一樣地存在著。生活中,媒體支起了無數巨大的喇叭,萬口一心地傳播著——欲望!這時,會不會還有人想起這些充滿著我們日常生活空間的“破爛兒”,對一瓶一紙抱持著神聖的敬重與愛惜呢?
“物盡其用”是一種默默收集與保存愛的哲學,它述說著一位普通中國婦女一生的生存奮鬥,記錄著中國老百姓對家庭與生活的永恒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