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樂遭遇演出冷 千人一面是最大悲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8 09:59:22  


 
  其次是過於注重演奏技藝,忽視了音樂性。二胡大師蕭白鏞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當下不少民樂演奏者把技術的東西發展得太過,已經很少考慮音樂性。現在一些民樂大賽上,很多選手可以飛一樣地彈奏,聲音一個比一個大,但就是聽不到音樂。“整個二胡界似乎都染上了用技術代替音樂的通病。我們鼓勵提高演奏技藝,但沒必要把技術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大家都拉得如出一轍,那發明一個二胡機器人,就可以取代時下那些無味的演出了。以前我們希望一部作品可以拉出一千個味道,現在卻成了一千個人拉出一個味道,這是民樂的悲哀。”

  民樂到底該如何發展和創新?2003年前後走紅的“女子十二樂坊”,以流行音樂的形式演奏中國民樂,這種“新民樂”的形式給了觀眾新鮮感,在國內外曾引起轟動。但到2005年,“女子十二樂坊”開始走下坡路,也引起了業界關於民樂發展的討論。

  對於所謂“新民樂”,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並不認同,他認為這只能叫多種組合的民族器樂演奏,這種民樂表演形式是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技法在創作,而不是像傳統民樂那樣,採用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表演結構、曲體手法和音樂語匯。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李光華認為,我們現在面臨著怎樣在民樂創新的同時突出民族性的問題。從表面看,民樂發展挺繁榮,民樂團很多,演出也不少,但有些作品完全用現代手法創作,民樂隊演奏一遍後就沒人聽了。譚盾的《火祭》,作曲手法也很現代,為什麼卻透著濃濃的民族味?這值得我們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