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還會有人和陌生人拉手嗎?
我曾經和很多人講過我當年的那個夢,也曾跟公司的客戶建議,希望他們能給一點支持,讓我去做這個實驗,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一樣:這有什麼意思?
測量人心的這把尺
2010年,我偶然看到了一個材料,原來類似的實驗在國外做過,美國、英國的幾家大報曾組織了一批年輕貌美的女記者,在街頭與陌生人搭訕,根據行人的反應,對不同城市的溫暖度進行測量。他們總共做了40多個大城市,最後證明,越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越是國際化程度高的城市,人們便越熱情。
北京正努力成為國際城市,那麼,在硬件條件之外,我們的軟件狀況如何呢?是不是也要有一把測量人心的標尺呢?坦然接受陌生人,體現著一個城市的信任,這是人文生態的基礎,如果你連信任都沒有,又怎麼可能寬容、尊重與誠實?
於是,我找了兩位模特,剛開始,她們很不理解,最後,我說這是“行為藝術”,她們立刻就同意了。在實驗中,她們太敬業了,站得筆直,手一直向前伸著,我只好對她們說:放鬆點,沒人時,可以靠電線杆子上歇一會兒。
實驗的這幾天,北京氣溫奇高,路面溫度已超過50度,說實話,真擔心模特們暈過去。而全程攝影、拍照的,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志願來幫助這次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