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審美中,追求一種病態的缺陷美,哥窑燒制過程中形成奇特的殘缺,反而成了人們大加追捧的元素。哥窑雖是民間私窑,卻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制者頗多,但其製作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窑相媲美。
吳方言中“官”、“哥”二字發音幾乎相同,有人也認為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鈞定)中,“官”、“哥”屬同類作品。很多瓷器,這本書上認定是官窑,到了另一本書上卻成了哥窑。一些專家的認知也是一知半解,因為它太珍罕了,沒有多少人真正上過手。
仿品價值也驚人
1970年10月,南京博物館發掘了位於南京中央門的一座大墓,大墓的主人汪興祖少時為朱元璋部將張德勝養子,改姓張氏,後又複姓汪氏。據墓志和《明史》等記載,汪興祖是廬州(今安徽合肥)巢縣人,生於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死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他繼承其父張德勝之職,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十餘年,在明帝國建立時,立下了許多戰功,官至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食祿1500石,成為顯赫一時的開國元勛。
汪興祖墓室結構為罕見的閣樓式仿木建築式樣的券頂磚室建築,里面隨葬了大量金銀器、玉帶飾、瓷器等物,包括青花高足瓷碗,零星金飾等。光是哥窑的盤子就有11件,出土時有的叠壓在一起,可分大中小三類,青釉葵瓣口盤也位列其中。汪興祖墓雖不能與馬王堆這樣的豪華墓葬相提並論,但在當時民生凋敝的大環境下,也算奢華。
對於藏家來說,擁有一件宋哥窑足以傲視同儕。 1992年,佳士得(香港)拍賣過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貫耳瓶,雖然當時有人持不同看法,但仍拍出1000萬港元以上的價格。就算是清代仿品,如今的價值也十分驚人,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紋龍耳寶月瓶”以23.2萬英鎊成交。隨著億元古董時代的到來,哥窑這種高古瓷的價值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