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松花江北岸的肇源小城,原來的名字叫郭爾羅斯後旗,是蒙古人聚居的地方。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內有幾個大車店。那時從江南過江來做買賣的人很多,都是從扶餘、前郭旗等地來的客商,可以說當時是商賈雲集,人來人往,大車店裡過江來的馬車也非常多。
在我的記憶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家的一個遠方親屬就是趕馬車跑運輸的車老板,那時我的外祖父家在離縣城六、七十裡地的頭台鎮開辦有掛馬掌、打農具的小紅爐,這位遠方親屬趕馬車從縣城往回運焦炭、生鐵等打鐵用料,經常往返於縣城和頭台鎮之間。
記得他曾對我說,他每次去縣城,如果天晚了回不去了,都是住在縣城小北門附近的大車店裡。從縣城的南門松花江邊的貨場裝滿一車焦炭後,將車趕到小北門附近的大車店,大車店的老板、夥計看他來了,十分熱情,因為是“回頭客”,所以夥計很關照他。一進屋,又是打洗臉水,又是遞毛巾的,不一會的功夫,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上桌來。喝上二兩高粱燒,小臉紅撲撲的。吃完飯後去大車店旁邊的說書館聽一段評書,有時還會去小劇場看上一場二人轉。當時唱蹦蹦的(現在叫二人轉)多為江南扶餘來的草台班子,一男一女,在台上打情罵俏,歌聲不斷,台下鼓掌的、吹口哨的、起哄的,啥人都有。晚上十點多鐘,回到大車店,美美地睡上一宿。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便趕車往回趕。他對我說,別看大車店裡人員混雜,但這裡畢竟給這些趕車運貨的車主提供了方便,店主、車主也都是兩頭獲利,其樂融融的事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