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化啃老”有前途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1 09:55:54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湖北安陸和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爭,竟然鬧上了公堂;另一位大詩人屈原也遭遇了類似尷尬,屈原墓所在地湖北秭歸因為端午節起源問題一度與江蘇蘇州大打口水仗;曹操則在2010年引起了一場更大的爭論。河南省文物局在京高調宣布,安陽西高穴村發現的東漢墓葬為曹操墓,從而引發了一場關乎真偽、誠信與學術風氣的全國性爭論。

  如果說這些還屬於較為正常的文化遺產爭奪戰,另有一些鬧劇則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了。貴州省去年高調舉辦“中國觀音故里形象代言全國海選”,吸引大批少女參賽。更可笑的是,最近連西門慶也成為了爭奪對象,山東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市徽州區近年來爆發了“西門慶故里之爭”,其中陽穀縣甚至還打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偷情景點”的招牌。這樣不分美醜善惡、但有名人就一味爭搶開發的行為,不但令人啼笑皆非,而且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為何各地對文化遺產的開發,竟達到如此狂熱甚至盲目的地步?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文化遺產爭奪戰的背後,真正的動力其實是經濟利益和政績。一方面,各地打著傳承歷史文化的旗號爭奪名人故里,表面看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實際上是競相爭搶經濟利益,已然將文化遺產商品化,所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是也。

  那麼,如何正確合理地開發文化資源呢?筆者認為,首要是思維的轉變。文化開發切不可陷於功利主義的泥潭。今天有些地方為了迅速獲利,投資製造文化“假古董”、仿古和人工文化景觀,甚至將文化糟粕和反面歷史人物作為開發對象,這種發展終究是難以持續的。其次,文化開發一定要尋求創意、形成特色。有學者將近來的名人故里之爭形象地比喻為“文化啃老”,我們從中看到了城市建設中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匱乏。有的地方,在對價值有限的因素大力挖掘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自身許多潛在文化因素的開發。曾有過這樣一個說法,中國的城市里開業五年的店鋪就敢說歷史悠久,開業十年的店鋪就自稱百年老店,而真正的百年老店門口正寫著“拆”字。其實,如能將城市的老區、老店保護起來,將是既有價值又有特點的文化景觀。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古城區保持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原樣不動,日日游人如織;我國的許多水鄉和古城也能夠在這方面提供成功的範例。而結束不久的上海世博會上,後灘公園的設計因展現了新時代的生態文明模式,摘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的年度最高設計獎。這顯然要比簡單的文化啃老好得多。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文化開發、經濟增長一定要與社會責任感統一起來。文化開發需要秩序,我們決不能讓虛假、欺騙、銅臭和種種糾紛鬧劇破壞了中華文化的形象。文化畢竟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因此對文化因素的開發,一定要有正確的導向性。開發井岡山景區、重走長征路,都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大有裨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