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羊城晚報文章:在信息發達的當今社會,與戀人約會自然不是一件難事。可要是在交通和通訊都很落後的古代,為愛痴狂的男女們又會選擇怎樣的方式來約會呢?
古代戀人的相約,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述,《邶風.靜女》中寫道:“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這首詩意思是說:一對戀人相約在城角幽會,但是當那男子趕到時,那女子卻故意躲了起來,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這才走出來,又贈給那男子一支杆身漆朱的筆,那男子不禁驚喜交集,本來這筆是平常之物,但因為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真是分外美麗,不同尋常。這大概算是歷史上較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約會,約會的地點是在城隅,而約會的信物呢,就是一根普通的“彤管”。
當然,不是所有的約會都像靜女這般浪漫而有情調的,也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有好運遇到這樣嫻靜的女子。在春秋時期,就有一位痴情男,興高采烈去赴一場約會,結果不但等到花兒也謝了,最後還把自己的小命給賠上了。這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尾生抱柱”的典故,典出《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其實,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講,對於尾生這個人一點都不能理解,換句話說,他簡直就是一個傻子嘛!一方面,既然女方毀約在先,那麼當暴雨來臨之後,你完全可以跑回家嘛,何苦再等下去呢?另一方面,約會地點沒選好,啥地方不選,偏偏選到木橋邊相會,說明沒有預先踩好點,沒有絲毫的危機意識。由此可見,尾生的這場約會不是浪漫,而是悲壯,但也正因如此,尾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守信”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