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鮑鵬山的心目中,“孔子以他個人達成的境界,證明了人類超凡入聖的可能性”。他以《新說水滸》系列講座,走紅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而後又以《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擁有大批“鮑魚”、“鵬友”、“山子”的粉絲。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期間,鮑鵬山正在北京。這位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不久前,電影《孔子》放映,他就劇本的多處常識性錯誤提出質疑,與編劇“唇槍舌劍”。此文是他就文化話題接受亞洲週刊專訪。
你理解的“文化”是什麼?
指一個民族發生、發展、延伸的歷史,以及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價值信仰、人生觀念和承載著這些的有形文字、藝術著作、宗教儀軌、建築等,無形的風格、習慣、藝術形式等。結論是: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文化一定是一個歷史的東西,一定有時間的元素在。今天新製造的東西不能叫文化,唯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澱,才能稱為文化。舉例說,電腦剛問世時,只能叫電腦技術,電腦陪伴人類幾十年,可以說形成了一種文化。
你寫過一篇文章,說“文化是個動詞”,怎麼理解?
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僅僅是“被創造物”,他自己也反過來創造自己的認同者,使他們“被文化”。所以,文化是一個民族內部最核心、也最能動的力量。這種力量一方面體現為民族凝聚力,一方面體現為民族提升力,只有擁有文化信仰,才能使人知道何為尊嚴和體面,才能讓人的生活,真正成為“人的生活”。套用歌德的話:“永恆之文化,引領我們上升。”文化實質上講,就是人類文明化,人類行為的文明,人類價值的文明。
六中全會提到,一個國家最終的強大,體現在文化上,你怎麼看?
文化最終代表這個國家的人的水準。經濟和軍事可使一個國家和民族強大,但只有文化才能讓一個國家和民族偉大。你有錢,經濟實力強,軍事實力強,那都是物的強大,不是人的強大。一個民族僅僅富裕還不行,僅僅軍事強大還不行。從人類歷史的本質講,最終不是要改變世界,而是要改變人類自身,人類自身得到提升,才是最高境界。不是說你有錢了,或者說軍事強大了,別人就一定尊重你,別人可能是怕你,別人可能不得不一時屈服你,甚至有求於你。但要讓別人尊重你,你必須要有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應該是世界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就說美國,中國人對它愛恨交加,許多喜歡美國的年輕人,是喜歡它的那種生活方式,是被那種價值觀所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