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撐腰體”是善良觀念的集體蘇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6 09:35:15  


  中評社香港10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即便沒有小悅悅事件,“撐腰體”早晚也會流行起來,因為它代表著一種呼喚人性與良知的強烈願望,是“與人為善”、“好人有好報”等善良觀念的一次集體蘇醒。“撐腰體”的原創者是北大副校長吳志攀。網民在創造一種網絡文體的時候,往往會尋找在社會上或者某個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標誌性人物,因為這樣的人物所表達的觀點,更具群體代表性,也更適合於媒體傳播。 

  因此,小悅悅事件發生於10月13日,而吳志攀原本說於9月21日的語錄被翻出來當做“創作母體”,就不那麼奇怪了。即便沒有吳志攀首創的“撐腰體”,網民也一定會尋找出別的渠道,只要那個渠道能揮發人們的積郁、無奈情緒。

  且看看吳志攀的“撐腰體”寫了什麼內容,“鼓勵校友做好事,如果中間發生風險,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訴,北大無償提供法律支持。如果敗訴要賠償,北大出20萬,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在沒被大面積模仿之前,這段話談不上什麼文采,也很樸素,看不太出可以流行的趨勢。

  但它最終的流行,不在於字詞之間講不講究對仗或韵律,而在於它所表達出的鮮明觀點,這個觀點盡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想做好事就儘管大膽地去做,母校為你撐腰。因為發言者的北大人身份,所以吳志攀的話,也會很容易被當成北大的表態,北大都如此態度鮮明了,其他大學怎肯落後?

  不是每個人都是北大校友,但可以是地大、北郵、廣電、廣院、武大、山大等學校的校友,各個版本的“撐腰體”爭相湧出,其作者和傳播者,都極有可能是這些院校的學生或畢業生。這些院校雖沒表態,但他們的學生紛紛替母校表態,換句話說,這個社會從只對“救人有風險”這個現象進行批判,轉到提出建議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中來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