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經過數月的激烈爭奪,舊金山日前誕生160年來首位民選華裔市長。勝選的華裔李孟賢從決定打破“承諾”參選市長開始,承受了其他候選人陣營抨擊乃至官方調查等各方重壓。如今雖已雲開月明,但其民選市長之路經歷的重重阻礙仍有待華人社區深思。美國《僑報》就於14日刊發評論,對華人在選舉中如何警惕負面手段予以深入分析。
原文摘錄如下:
不久前的加州地方選舉,舊金山華人參政熱情高漲,選出了舊金山建市以來第一位華人市長李孟賢,為華人選舉史翻開新一頁。
舊金山市是美國華人聚集的重要城市之一,美國華人的血淚史從舊金山起步,將獲得國會為之致歉的《排華法案》也從這裡開始,因此第一位華人市長的出現,不但說明了華裔群體在舊金山地位不斷上升,也體現了華人參政熱情和信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令人振奮。
在慶祝華人選舉再創新紀錄的同時,盤點勝選諸因素,也應該看到不足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華裔群體參政意識增強,一些不健康的政治手段也隨著增多。例如不負責任的互相攻擊,出現黑函,謠言滿天飛,拉關係、搞小動作等等。一些負面的政治手段在選舉中出現,令許多積極參加投票選舉的華人感到十分失望。中國城內華人競選人之間的緊張關係,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類似自相殘殺的政治鬥爭手段,也為競選蒙上了陰影。
這種不良狀況在競選中不斷出現,例如選前在舊金山民主黨委員會為這次選舉投票決定背書人選時,被決定公開背書的2名候選人均為西裔,5位華裔候選人無一入選。
事實上在舊金山,西裔人口遠遠少於於華裔人口,但是一直以來西裔群體表現出很強的團結扶持。反觀華裔委員們,或不支持最有希望當選的李孟賢,或不支持任何人而出現空票,以致對舊金山民主黨員有重大影響的背書結果中,即便10名最主要的市長候選人中有5名華人,最後卻沒有任何華裔候選人入圍,令外界大跌眼鏡,也令許多華人扼腕痛心。
華人政治人物之間的互相攻擊,在某些時候也達到了毫不忌諱主流社會觀感的程度,一些候選人不顧形象的公開攻擊,散布種種不負責任的負面信息,不僅在華人社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出現在當地主流英文報紙上,對華人的整體形象非常不利。
值得慶幸的是,最後李孟賢順利當選了。但是選舉中的不良傾向仍然值得人們警惕,過去雖也有出現,但持續時間沒有這次這麼長久,表現亦不如此次明顯。這可能說明,隨著華人參政機會的增多,華裔群體內部出現的問題會隨之增多。這應當引起華人群體警惕。
也許也有人會說,類似的政治手段,在主流社會選舉中也可能出現,華人既要融入主流社會就不應該把華人選舉中出現的問題另眼看待,言外之意就是華裔候選人之間的競爭關係應該等同於主流社會正常的競爭關係。這樣說有一定道理,但從華裔整體來看,在美國社會依然是少數族裔,而對所有的少數族裔來說,選出自己族裔的代言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從這點出發,華裔群體不僅要積極參政還應該顧全作為少數族裔的大局,善用自己的民主權利,加強團結以利更好地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