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全說:其實那時候心裡已經有所準備,就算是花再多的錢我也要把它買回來!”被世客會征用的還有一件珍貴文物就是“操謹行端”的牌匾。這是一塊集書法、雕刻技藝於一體,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身的牌匾,匾上精妙的書法配上精良的木質和精湛的雕刻,讓人折服。李繼全介紹,此匾原是滿清時期合浦客家人欽加二品銜在任候補道廉州府正堂、五品頂戴廩生三總團首事李秀宇所提,以表彰其為官嚴謹,心正行端。
文史專家考證歷史的佐證
李繼全告訴記者,他的豐富收藏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注意。一些得知消息的收藏愛好者,甚至從千里之外專程找到李繼全。而本地一些文史專家,也經常找到李繼全,通過參觀他的藏品,來尋找靈感,考證歷史。
“包括我自己,以前都不知道公館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成立了私立的農業學校。
就是通過我自己收藏的一塊石碑,這段客家人引以為傲的史實才重新見諸於世。”李繼全說。
客家人素來重視文化教育,即使是地處僻壤的公館客家先人,也不乏捐資助學的善長仁翁。李繼全收藏的這塊石碑,是一塊用正楷字體記述合浦公館張氏募建農業學校的石碑。石碑上的字跡較為模糊,但仔細辨認還可以看清碑文大致內容,落款處刻有“民國七年孟秋”、創建總理張卓光撰”、創建董事張玉堂書”的字樣。李繼全介紹說,這是記載張姓的公館人捐資創辦張氏家族農業學校的石碑。記者在其他報道中獲悉,碑文上記載的張氏農業學校為北海最早的農業學校,由張氏家族籌建創辦。該校建在廉州張氏祠堂內,地址在今合浦縣城廉州白石場。而撰寫碑文的張卓光,1923年曾任合浦縣長。“農學專科,實為富強之基礎”、美國鄉有農小學,縣有農中學,州有農大學”、富民自可富國”。從碑文上的這些內容可以看出當時以農為本的思想對教育的影響,以及張氏先進的辦學思想和實業強國的願望。“這就是合浦人的歷史文化,客家人寶貴的文化遺產。”李繼全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