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技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複制技術和傳播媒介的發展,使文化產品的大規模複制和流通成為可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種類及領域持續拓展,成本不斷降低,從而成為推動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其次,美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更新換代,促進了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美國產業結構在19世紀後期經歷了一個歷史性轉化,從農業國轉化為典型的工業國。二戰之後,美國又開始了第二次轉化,從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化,勞動力開始向第三產業大轉移。隸屬於第三產業的文化產業是這次美國產業結構大轉化中的重要受益者,獲得了飛速發展所必需的大量勞動力和資本。
再次,國內消費結構的變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催化劑。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狀況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戰後的1946年,美國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5.27%,表明人們的基本生活費用所占比例已經比較低,許多人將更多的閑暇和金錢用於精神消費,從而導致文化娛樂等行業迅速發展。
第二階段:美國的強勢經濟促使文化產業獨霸全球
二戰後到冷戰結束,是美國文化產業在世界冷戰大背景下逐步發展壯大、獨霸全球的階段。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的發明帶來了傳播媒介的第三次革命,成為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計算機、通信衛星、微電子、光纖通信、激光、數碼等信息技術在這40年間獲得重大發展,帶來的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成為美國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巨大動力。
這一時期,美國文化產業的各個分支都獲得了巨大發展,總體實力在全球遙遙領先,尤其是電視業的蓬勃發展格外引人矚目。在1952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電視成了美國政治進程中的主宰力量。政治集團利用電視為競選宣傳造勢,廣大民眾通過電視透析總統候選人。在這一年,美國建立了四大電視網,34%以上即1500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到20世紀50年代末,這一數字迅速擴大到86%,成為世界上電視普及率最高的國家。1962年,美國發射第一顆電視通訊衛星,把美國電視節目擴大到全球範圍,不斷向北美、拉美及西歐等地輸出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