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易經》的名字,如駱賓王,取自《易經.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茶聖陸羽,字鴻漸,取自《易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國軍將領陳誠,字辭修,取自《易經.乾卦》:“修辭立其誠,可以居業也。”軍事家蔣百里,字方震,取自《易經.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取何名字,實為人們的一種文化選擇,故可考見各種文化的影響力。以上諸例,可證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儒外諸家,外來文化,也對中國人取名風習有影響,如莊夢蝶、林秋水取自《莊子》,馬約翰、周方舟取自《聖經》等。但都遠弱於儒典影響力。這足可說明一般民眾最看重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占據了中國人意識的主要地盤。批林批孔時,有激進分子欲與儒家劃清界線,竟妄改父母給自己取的儒化嘉名,但很快便懊悔不已。
儒家文化具有強勢影響力並非偶然。“獨尊儒術”固然重要,儒家文化的自身魅力更重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具有何等的感召力、凝聚力。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糟粕,“三綱”反平等自由,“禮教殺人”反人性,都是糟粕。國人從儒典中取名,大多還是取自其精華部分,或思想,或文辭。這樣的文化選擇是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