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等公交、坐地鐵,或是在食堂吃飯時會很無聊,用手機上網看看微小說、微視頻,會讓人心情變好。”大四學生李越不覺得自己是“微博控”,可是她覺得與發呆相比,利用這些時間瀏覽、獲取一些信息無疑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
此外,參與、傾訴、互動也是“微文化”大熱的原因。以“微”字開頭的種種活動,表達難度小、進入門檻低,吐槽、炫耀、秀幸福、求安慰,在抒發感情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共鳴。
然而,對“微文化”的一些擔憂也在悄悄蔓延。
比如,有人認為如今的微文學會反過來影響甚至顛覆傳統文學,使之被矮化,成為只言片語的零碎片段,再也無法形成邏輯完整、結構宏大的叙事。有人甚至因此預言,微文學正在成為一種全民文學樣式。
而在書評人張玥看來,微文學並不會衝擊或者顛覆傳統的文學樣式,因為“大”與“小”從來都不是衡量文學的標準之一,“它們只是形式不同,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微文學用很短的篇幅展現幽默或智慧,具有很強的爆發力,但在容量上畢竟是有限的,它可以與傳統的長篇叙事形成互補之勢。二者各自有著不同的受眾,對於沒有太多時間花在閱讀上的網友來說,通過微文學在短時間內獲得閱讀快感,其實是一件好事。
中文專業研究生朱雯也認為,這些微文學只是一種文字遊戲,僅供消遣娛樂,既無需將其拔高到主流文學的地位,更不必過分擔心它會有什麼消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