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交流2009年2月起航
隨著兩岸不斷達成經濟與文化的突破性協議,兩岸故宮的互訪也被提上了日程。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周功鑫出任院長一職。2009年2月14日至19日,她率團訪問了北京故宮,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高層的第一次相聚。
2009年1月12日起,12集大型紀錄片《台北故宮》在央視一套推出,講述了兩岸故宮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引起國人對海峽對岸“故宮”的強烈關注;2009年2月14日,台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帶隊參訪北京故宮;2009年3月,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也帶隊回訪台北“故宮”,兩岸故宮關係持續升溫……
兩岸故宮歷史性合作辦展 雍正“打頭陣”
2009年10月,兩岸故宮在台北“故宮”舉辦“雍正展”聯展,作為“頭陣”開啟了兩岸故宮合作的歷史性合作。兩岸故宮各自典藏的清代雍正文物,在分隔一甲子後,以“合作展”的形式現身。展覽因雍正而“會合”意義匪淺,兩岸故宮的關係向前再跨一大步。
兩岸故宮博物院經典書畫複製作品亮相川大博物館
《故宮珍藏經典書畫複製作品展》2011年10月在川大博物館開幕,展覽匯集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經典書畫作品共300餘件。
展品皆是煊赫名跡,除了被譽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的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鬆風圖》外,還有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
1965年 一宮兩院的故事
在今天,回顧兩個故宮的故事,我們意識到所謂的“故宮學”, 如果的確可以像敦煌學那樣擁有自己的學科性的話—應該包含有更多與故宮的外部文化歷史相關聯的維度和主題,應該使“故宮”折射出更豐富、更敏感的20世紀中國歷史內涵。比如說關於1965年以後的台北故宮,在那個國際冷戰的大氣候之下,天曉得有多少西方學者、文化遺產的愛好者把這裡視為接近中國偉大的藝術傳統的唯一通道?在20世紀後半期西方學術界對中國藝術傳統的研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恐怕是無與倫比的。在2000年以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有向東南亞、南太平洋區域發展的趨向,這是否也反映出一種從舊式皇宮藏品邁向區域人類學藏品的學術轉型的可能性呢?與此相比,北京的“故宮學”是否也應該在發展視野上有所拓展呢?
無論北京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故事都應該共同回響著86年前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時,清室善後委員會通報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向在場的人們說的那句話:“從今日起,這個地方屬於每一個國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