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國現代藝術收藏家法肯伯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8 00:03:06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人應該帶著勇氣去生活”——德國現代藝術收藏家法肯伯格

  文/ 肖瀟 HeinzThiel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法肯伯格(Harald Falckenberg),是德國現代著名的藝術收藏家。他出生於1943年, 在漢堡長大,之後分別在弗賴堡,柏林和漢堡攻讀法律。在成功獲取到法律學博士學位之後在漢堡一家專業生產橡膠的公司作為企業領導人一直工作到今天。在此之間還附帶擔任過另一家以生產加油站製品公司的工作。他收藏藝術的方式並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件藝術作品之上,而是從眾多作品當中尋找出一個交接點,這個交接點起到了一個對某位藝術家作品從老到新,從遠到近,從生疏到熟悉的思想認識的貫穿與連接,從而積累新的經驗以及對藝術家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背景的了解。

  源起新達達主義

  大多數人對現代藝術的極端派都沒多大興趣,因為這種藝術派別的風格對一般人來說都不太容易被接受,它本身帶有的那種攻擊性與挑釁性足以讓我們震驚與憤慨。它極不禮貌地評價我們的社會,反抗社會的不公甚至叛逆周遭的一切。它從沒有安靜過,更別提“親切,深情與體貼”。它不留情面地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攻擊政治的腐朽和人性的醜陋。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在德國逐漸興起了一種由“新達達主義”派生發展起來的極端性藝術形式。這種藝術派別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顛覆性”特別就針對當朝執政政權以及社會體系用一切可能性進行挖苦與嘲諷。這種年輕藝術形式的產生和發展得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歷史時段以及戰後德國在藝術方面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最慘痛的傷疤。法西斯主義首領西特勒在1945年正式宣布戰敗投降的消息後,給當時的德國帶來了巨大的羞恥與經濟上的災難。德國為戰敗的結果向全世界公開發表了深痛的道歉書,除此之外還為受難國家賠償了巨額賠款。蘇聯軍隊作為戰勝方在西特勒投降之後在全德國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摧毀。這次慘痛的“懲罰”作為戰敗的代價讓德國從經濟文化到藝術方面下滑到了最底點。成片的廢墟,消失的歷史建築古跡與逐漸貧乏的人口資源促使了德國公民重建家園的強烈願望。由於男性都被征去從軍作戰,留在家裡的就只有婦女,老人與兒童。微薄的勞動力使得德國在當時除了一個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別無他求。自從二戰和二戰之後的二十多年,屬於德國本土的藝術形式就停止了發展的腳步。兩個最大的戰勝國家蘇聯與美國在當時世界上占據了最重要的政治位置。政治上的強勢理所當然地也主宰了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方向。當時被極度推崇的兩種理想意識形態,即以蘇聯帶頭的社會主義與美國資本主義。由於德國正處在“從灰燼中走出來”的薄弱環節,再加之受這兩種“主要主義”的影響,使得其自身的政治與藝術文化也產生了極其分裂的狀態。一部分德國藝術家逃難到了美國,一部分卻深受了社會主義藝術形式的強烈影響。在這段分裂期中,德國失去了屬於自己本身的藝術形式及其發展。大量的俄美藝術形式的臨摹主宰了德國戰後藝術的發展主流。來自法國的抽象派,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風格以及美利堅共和國的好萊塢文化等正是當時二戰後眾多德國藝術家所追求的藝術潮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