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防《金陵十三釵》在北美遭到好萊塢日本勢力的黑手,張偉平重金請來了好萊塢最有經驗的公關團隊DDA來負責影片在北美的媒體公關。在之前小範圍的內部看片會上,《金陵十三釵》得到了好萊塢媒體與電影人的一致好評,而當影片為了參與奧斯卡獎項角逐而開始點映的時候,好萊塢幾大主流媒體的評價開始出現一面倒的惡評,惡評中無不夾帶著鮮明的政治色彩。一是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二是否定影片的商業性質,將這部完全由中國民營公司拍攝的電影視為“國家宣傳片”。
《金陵十三釵》遭遇的排擠,並非偶然現象,華語片在海外市場不受青睞,文化的差異是重要因素之一。近期發布的《2011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數據》顯示,受調查的美、英、法、德、日、韓、印等多個國家的觀眾表示他們對中國電影在理解上有障礙,其中47.5%的觀眾表示障礙來自中西方文化差異,表示障礙來自中文對白的占43.3%,表示障礙來自劇情的占33.5%。
如果中西方文化差異和中文對白成為華語片海外發展的障礙,那麼這種障礙無法改變,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工夫,對此,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說:“要更多地了解全球電影市場,這是相對新鮮的課題,我們要了解國外觀眾的愛好,力爭拍攝既能體現中國特色,又能征服國外觀眾,又有永恒價值的作品。”
審美疲勞 類型單一 幾十年不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華語片在海外相對有影響力的作品,是李小龍、成龍、李連傑領銜的功夫電影,以及被海外稱為農村片的張藝謀作品。功夫片不大依賴對白,文化差異方面的隔閡也不大,加上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功夫明星的開拓,功夫片一度是海外觀眾對中國電影的印象。而中國“農村片”的影響力,來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張藝謀作品在海外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