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北京商報報道,隨著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藝術品交易愈發火爆,在促進文化消費繁榮發展的同時,交易過程中贋品頻出、國內拍賣公司不做保真承諾的現象也備受各界質疑。
單霽翔 李修松 張柏
隨著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藝術品交易愈發火爆,在促進文化消費繁榮發展的同時,交易過程中贋品頻出、國內拍賣公司不做保真承諾的現象也備受各界質疑。正值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各界將對此問題的爭議和看法直接反映在了相關提案、議案之中,部分代表委員對文物部門和《文物法》應如何解決藝術品交易市場中“鑒定難”、“假貨多”的問題展開了討論。
“故宮(微博)專家要留在‘院內’”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作為國家文物保護管理單位,不承擔對社會文物提供鑒定服務。因此,故宮博物院有規章制度規定,院內專家不得以故宮博物院的公務身份在社會上從事非公務文物鑒定活動,以及與文物拍賣文物市場等有關的藏品鑒定活動。
“民間文物鑒定人員需動態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提出,對民間文物鑒定人員應實施資質管理。由省級以上文物部門通過資格審核和組織業務知識技能單項考試,頒發不同級別的責任鑒定員證書,方可從事某項文物鑒定。同時,建立此類人員文物鑒定業務檔案,建立信用機制,實施動態管理。
“部門‘錯位’形成法律空白”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感慨,以前制定的相關法規政策已經不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給一些人鑽了空子。文物部門曾經參與過管理古玩市場卻發現無法可依,而工商和公安部門又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這已成為目前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