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過去手藝人非常相信這段傳說,故老北京酸梅湯攤位前多立一月牙鏟,白銅所制,因朱元璋曾入佛門,月牙鏟為佛門器具,以此來向發明人致敬。此鏟獨到處在於月牙中心部分要鐫刻一“日”字,暗示大明。
即使走街串巷,亦用兩個銅制小碗,稱為“冰盞”,兩相擊打,招攬顧客,據說是從佛教樂器手磬子轉化而來。然而,老北京酸梅湯的發明人,亦有人認為是乾隆。
滿洲歷來有飯後食酸之習,以解腥膻,入關前用玉米面發酵做成酸湯子,但乾隆認為它不易消化,且本身也是糧食,飯後食之,容易過飽,便讓禦膳房開發新品,研製出了酸梅湯。乾隆喜食酸梅湯,常飲不輟。
那麼,兩說究竟誰更有道理呢?朱元璋發明酸梅湯說固然有誤,但說是乾隆發明,也較牽強,因為明代烏梅已成常用食品,酸梅湯中,烏梅、桂花、玫瑰茄均產自南方,老北京的酸梅湯顯然是舶來品。
清代為保證皇家食品絕對安全,禦膳房管理嚴格,廚子多是世襲,技法退步,讓他們去創新,往往虛應世故,將民間成型的產品改頭換面,便成了自己的東西,可以想見,酸梅湯在走進皇宮前,應該已在民間流傳多年,飲用者眾,絕無風險,才被禦廚們引入。
然而,北京酸梅湯能名聞天下,也有原因,因為清廷只用玉泉山的水,號稱天下第一水,用這樣的好水來做酸梅湯,自然質量上乘,甚至壓倒了原產地,也在情理之中。本文資料主要引自《北京志.飲食服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