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目前針對林散之本人各路高、中、低仿之作,可謂是五花八門、各顯其“能”。以作偽其草書贋作為例,有的通篇還算比較貫氣,但因不太熟悉林老的章法布局特點,前後呼應掌握不好,筆墨變化過於平淡,缺少連綿起伏的節律感,難以達到爐火純青造化境界;也有的在摹仿中因為行筆過快,缺乏穿透紙背的筆力,難以筆筆送到位、筆筆見功力,在贋作中時常存有筆力綿薄、浮滑之處;還有的刻意模仿林老的筆法,但線條過於幹澀乏力,枯瘦而不豐潤,筆斷氣斷,臨摹痕跡明顯,常有畏首畏尾之感,缺乏其應有的書法生氣和表現靈性。
他的行書作品被仿冒的也有不少。特別是那些字數比較少的高仿贋作,頗有幾分火候,再題署“某某同志惠存”、“某某先生雅正”等之類的上款,有時也很能迷惑住一些比較在行的鑒藏者。這在客觀上是由於林散之晚年成大名後索書者日眾,加上年高精力不濟,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確實也寫過不少這樣的應酬之作,但不幸卻被作偽者於暗中所利用。狡黠心虛的“李鬼”們有時候也玩弄一些雕蟲小計,如故意寫錯字或者脫漏,然後再予更正,或者把印章蓋反等,刻意挖空心思模擬原作者漫不經心之境來蒙騙他人。還有的則採用木刻水印,以非真品製作方法糊弄騙人,但其實我們只要認真仔細地從用筆和墨色上來辨別,這類作品的破綻問題也還是可以發現的。
其低仿作品因為作偽者自身的功力素養和能力水平實在有限,因此往往只徒有其形、虛於其表,無論在筆力氣勢或者章法布局等方面都相差懸殊。還有的先用雙鈎法將真品原作描繪在其他宣紙上,再進行模擬作偽,由於這些贋作均不是林老真摯的情感宣洩,從氣勢上品鑒比較拘僵,缺乏筆墨表現的靈秀飄逸質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殘存有作偽者的某些個人習性,故稍有書畫常識的人大都不難辨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