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童明康:中國為世界文化遺產做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8 10:15:26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光明日報》報道,今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誕生40周年。我國自1985年加入《公約》,世界遺產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擁有41處世界遺產,位居世界第三。作為世界遺產大國,中國為世界遺產事業作出了哪些有益的貢獻?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童明康。

  記者:請您談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怎樣的特點?
 
  童明康: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有四大特點:
 
  其一是種類豐富。不僅包括《世界遺產公約》中規定的所有類型:文物類,如長城、莫高窟;建築群類,如明清故宮、武當山古建築群;考古遺址類,如殷墟、秦始皇陵,還包括《操作指南》中規定的文化景觀,如杭州西湖、廬山,以及歷史城鎮,如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其二是分布地域廣泛。平原、山區、沙漠、海島、高原都有分布,最遠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相距3400多公里,高差最大3060米。其三是時間跨度大。史前人類遺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與開平碉樓時間跨度超過50萬年。其四是文化多元。不僅有漢文化為主導的遺產地,還有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如布達拉宮是藏文化的代表,麗江古城是納西族文化的代表,而莫高窟則是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的實物例證。
 
  記者:當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面臨著一系列壓力和挑戰,如經濟建設、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環境改變、旅遊發展等,形勢十分嚴峻。
 
  童明康:不錯。比如,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極端天氣的頻繁出現對中國世界遺產造成很大影響。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不僅奪去了很多寶貴的生命,也對世界遺產青城山都江堰的古建築群造成了很大破壞。越來越頻繁的台風裹挾暴雨,對福建、廣東等地的遺產本體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以及舊城改造是我們面臨的又一挑戰。一些不當的新農村建設破壞了歷史村落的格局、環境和風貌,割裂了人與自然長期互動形成的和諧關係。城鎮化迅速吞噬城市周邊的文化景觀,大量農村人口的湧入迫使歷史城鎮的街巷尺度、交通吞吐量、建築密度及基礎設施因擴容而面目全非,國際社會關注的歷史城市景觀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此同時,歷史村落人去屋空,歷史建築因缺乏維護而損毀。錯誤觀念指導下的舊城改造常常造成歷史街區被打造為“假古董”的仿古一條街或成為煥然一新的街區,失去其遺產價值。
世界遺產地面臨著巨大的旅遊壓力。絕大多數遺產地一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遊客量就會激增。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審議締約國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時,越來越關注遺產地是否就此做好了充分準備、實施了科學防範。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遺產地面臨的旅遊壓力尤其突出。例如故宮,根據科學測算,日遊客承載力是2萬人,可是在旅遊旺季,日遊客量實際可達12萬—13萬人,2012年預計將突破1500萬,平均日遊客量為4萬多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