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玉的審美基本停留在乾隆時期
南方日報:我了解到,您在創作油畫和拍紀錄片之餘。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藏家。尤其對玉石的收藏情有獨鐘。能講講您對玉的了解和認知嗎?
張大力:玉貫穿了中國文化整個歷史。從史前文化來講,玉是古人對神的敬畏;夏商西周,青銅器上有的記錄元素一般玉器上都會有;春秋以後玉和文化二者對接上了。譬如老子,孔子把君子比喻為玉。古人從漢代開始知道和田玉是好的,一塊和田玉只有國家才能擁有。從宋開始,對玉的認知就開始世俗化了,而現代人的審美基本停留在清乾隆時期。
明清家具和紅酒並不是收藏界最有價值的部分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時下一些藏家對紅酒以及明清家具的追捧?
張大力:對文化的破壞,一部分人和當下有些老板在沒有積累文化藝術知識的前提下,財富對“陽春白雪”的渴望造成的。在我看來就是暴發戶文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社會上對“紅酒、茶、明代家具”的趨之若鶩。其實最有價值的肯定不是這個時期的東西。
為什麼在紐約佳士得拍賣都是明清時期的物件價值連城?那是因為外國人清楚中國“藏家”傾向於追逐明清時期的藝術品,他們先把不值錢的東西炒到最高,讓中國人買單。相反,國際上行家的鑒別能力和知識儲備完全清楚什麼算是有價值的部分,這些東西他們只收不賣。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中國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私利導致我國真正有價值的藏品流失海外,有些成為我們重金都難再拍回來的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