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涼寺:還陽泉畔 法眼宗在此發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8 00:54:29  


 
  【歷史】

  法眼宗在這裡發源

  清涼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清涼寺原名興教寺。南唐時元宗李璟擴建興教寺為清涼大道場,禮請文益禪師住持,從此石頭山改稱清涼山。文益禪師在清涼寺創立了法眼宗,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文益主持清涼大道場時,這個道場既是佛教場所,又是皇家避暑之地,為南唐首寺。相傳當年清涼寺的“德慶堂”匾額便是南唐後主李煜親筆所題,每到夏天李後主常留宿於此。

  法燈禪師悟性過人

  南京與很多歷史典故有著割舍不斷的淵源,很多典故的發生地就在南京。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解鈴還須系鈴人”就出自清涼寺。據記載,南唐時金陵清涼寺有一位法燈禪師,自幼悟性過人,然而不為人知。平時性格豪放,不拘守佛門戒規,素為寺內同修所輕,唯獨住持法眼禪師對他頗為器重。

  有一天,法眼禪師在講授佛法時,有意考驗眾僧的悟性,便問道:老虎的脖子上系有一只金鈴,誰能夠把它解下來?眾僧思之再三,都回答不上來。這時法燈恰巧走過來,不假思索答道:系鈴的人能夠解下來。法眼和尚聽後大加讚賞,也令眾僧從此對他刮目相看。“解鈴還須系鈴人”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繁盛時香客絡繹不絕

  清涼寺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寺之一,該寺原有規模較大。雖然自建寺以來屢遭興廢,但對於明清兩朝繁盛時的場景,現在的僧人說起來,仿佛就在昨日。據說清涼寺香火最旺的時候,四面八方湧來的香客絡繹不絕,從清涼山山腳下南可至中華門,北能到下關。這樣的說法究竟有幾分真實,現在已很難考證,但清涼寺的繁盛可見一斑。遺憾的是,太平軍占領南京時,對南京城內的文化勝跡進行了大規模毀壞,清涼寺也未能幸免;再經“文革”,更是蕭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