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6月16日,“2012中國35城市生活質量報告”由首都經貿大學與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聯合成立的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發布。調查顯示,全國35個城市生活質量滿意度(主觀)指數為50.88,較2011年的全國平均值49.71有所提高,生活質量滿意度指數超過50臨界點,進入滿意區間。
發布搞了兩項排名:一是生活質量滿意度主觀指數前、後10名排名,二是生活質量滿意度客觀指數前、後10名排名。對比起來看,很有意思,比如說,合肥這個城市,主觀指數排名在前5位,而在客觀指數排名當中卻又滑入後10名排名當中。再如首都北京,主觀排名在後10名的第三位,而在客觀指數排名中又躍居前10名的第一位。
兩項排名對比看的結果,實際上可概括為5個字:讓人民滿意。物質決定不了精神,物質的富裕不是人們幸福的必備條件。北京人的收入肯定要高過合肥人,可為什麼生活質量滿意度要低於合肥人?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就是生活成本決定生活質量。
如果運用哲學觀點,客觀當然是第一性,這和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同義。但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本意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讓人民更幸福,因此,百姓的主觀感受也是第一重要的。這個“第一性”,要求為政者必須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這樣才能顧及到百姓的主觀感受。否則,城市建設發展變化再快,也會讓百姓感到生疏,甚至產生距離感,這種客觀上的變化不要也罷。
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圍繞百姓主觀感受最重要。杭州著力打造生活品質之城,雖然在西湖綜合保護上投入很大,但一直秉承“還湖於民”的理念,免費向公眾開放,這樣的建設與發展,得實惠的是百姓,西湖越秀美,百姓主觀感受就越美好。
因為所在城市未進入主觀指數排名前10位,所以一些媒體在處理新華社這則消息時,放大了對客觀指數排名的處理。但願一些領導者莫“自我安慰”:客觀指數排名挺靠前的,客觀上我們是不錯的。如果真的這麼認為,將來恐怕是民心工程仍有被形象工程取代的危險。(時間:6月18日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