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會社會痛點拉動“罵戰”
網絡是現實社會的延伸。
“網絡暴力絕非孤立現象,它是我們這個競相追逐的、狂躁的、缺乏安全感的現實社會的折射。”凱迪網絡總編輯肖建增,這樣評價網絡暴力與現實社會的聯繫。
正因為此,一些新聞與網帖總能“戳中”林立洋的痛點。“比如講官員腐敗的,講貧富差距大的,講弱勢群體遭遇不公的,講農村孩子看不到上升通道的,講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住房醫療的,講道德滑坡的……”他向記者舉例,“每次遇到這些內容,我一般會點進去看看,有時會跟著罵幾句。”
在知名網友“五岳散人”看來,這些社會痛點,往往在正常途徑裡難以申訴或解決,“人們的火淤在心裡”,因此“遇到某個具體事件,就以網絡暴力的形式發洩出來。”
“比如最近的重慶選美事件,許多網民認為前三名的女孩不夠漂亮,甚至有網民直接猜測,女孩背後有‘幹爹’操縱結果,這是形形色色的‘拼爹’給網民留下的心理陰影。再比如最近的杜傳旺事件,之所以對天使媽媽基金會的質疑聲不斷,也是因為一些慈善組織過往的表現,透支了民眾的信任。”“五岳散人”表示。
林立洋也參與了一些“跟罵”。他稱這種行為是“洩憤”,把關注這些內容的新聞或網帖,稱作“洩憤帖”。近一兩年,他感到無論在門戶網站、手機報還是各類聊天工具的微門戶上,“洩憤帖”正越變越多,動輒彈出,難以擺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