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成立的前提,在於人與被觀察的對象之間,可以做到彼此互不影響,而社會科學則不同,我們本身就是社會的一部分,不論怎樣保持中立,都會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而觀察結果出現後,對象也會受它的影響。
以股市為例,當專家提出利好信息時,則許多人會跟進投入,反而使其崩盤,導致預測失敗。所以,物理學可以預言未來的變化,而社會科學卻不能預言未來,否則就會落入“科學主義”的窠臼。
在歷史上,“科學主義”曾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事實上,假設一個切實的未來,必然會抹殺了當下的價值,一個人如果不符合未來的要求,那麼他是不是就成了阻礙歷史進步的人呢?是不是應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呢?這就為屠殺、奴役他人製造了借口。這樣的基礎知識,專家豈能不知?可為什麼還要推出62%這樣荒唐的把戲呢?
原因不外有三:首先,它是對領導的讚美,就算說錯了,本心還是好的,比較安全;第二,披上了科學研究的外衣,並以此規避道義責任;第三,它契合了不談價值、只談實用的氛圍。
必須警惕62%的虛妄,因為它是用科學的名義弘揚迷信,用理性的假面倡導反智,科學研究本應有良知,如果成了高級的欺騙技術,則一個社會的常識基礎就會被鬆動,而沒有常識的社會,注定沒有未來。
朝堂之上指鹿為馬,江湖之中必有動蕩紛爭,對於62%,不能等閑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