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鄒恒甫這條微博是潑污水呢?因為這條事關重大的爆料,竟然沒有一個旁觀者可以證實或者證偽,都是“北大院長”、“女服務員”、“北京教授”、“系主任”、“北大淫棍”之類非常模糊的信息,到底是哪一個北大院長或系主任,強姦了哪一個女服務員?外人根本無從查證。這樣的污名,只能潑到所有院長和系主任身上,還有整個北大的招牌上。由於沒有實指,沒有精確的指向,而是籠統的泛指,一掃一大片,受傷害的是一個群體的聲譽。而且這種事情,不會有院長或系主任站出來澄清證偽。最關鍵的是,這種桃色醜聞,根本說不清楚,越糾纏可能越麻煩。沒有人願意主動對號入座去趟這污水渾水,惹得自己一身臊。
看得出來,鄒恒甫發這樣的微博,並不是真想站在真理一邊正義凜然地爆什麼料,而是借此惡心北大一下罷了。這樣的方式是很下流的,利用輿論對“北大”這個符號的反感、某些人陰暗的窺私心理、黃色新聞的爆炸性效果,還有“向權力和體制開炮”的偽正義,來消費公眾的情緒。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蔣朗朗回應稱“絕無此事”,並表示學校將保留追究鄒恒甫詆毀或誹謗的權利——被潑這種污水的北大除了這麼回應,還能怎麼辦呢?
如果鄒恒甫真掌握了什麼證據,真知道什麼事實,不妨指名道姓地說出來,直接說北大哪一位院長強姦了哪個女服務員,有什麼證據。話說到這種露骨的程度,說了北大的名字,而且是“必然下手把她們奸淫”這種涉及刑事指控的信息,已經不能用“害怕受到打擊”、“保護當事人”作借口了,事關一所大學的名譽和一個群體的形象,必須說清楚。北大完全有理由起訴鄒恒甫,當然,因為投鼠忌器,北大未必會維權,這種事躲還來不及,只能寄望於熱點迅速過去。
這件事並非個案,而暴露了當下輿論空間中一種很下作的炒作手段,爆這種無法證實的料,在“吐痰效應”中把對手的名聲搞臭(隨地吐痰,自己不惡心,但惡心了別人),並借機炒作自己。群眾的眼睛並非總是雪亮的,這樣的爆料常能迷惑一些不明真相的公眾,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