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國際在線報道,中國是中醫藥的發源地,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是岐黃文化的薈萃之地,有同仁堂博物館、禦生堂博物館、北京中醫藥大學博物館等等,然而這些博物館每年的觀眾流量加起來不超過10萬人次,影響力很小。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打開東方文化窗口的鑰匙,不論是讓世人了解中國文化,還是傳播中醫藥理念,建立文化地標式的中醫藥博物館,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播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首博、國博不見中醫藥主題展覽
“首都博物館(微博)、國家博物館(微博)有關中醫藥的文物很多,但這些博物館並不開設中醫藥主題的展覽,好多中醫藥文物放在庫裡束之高閣,這其實是文物資源的浪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館長盧穎向記者表示。
盧穎向記者講述,9月14日開幕的第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在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的展台吸引了很多兒童,他們對中醫藥的謎語競猜是那麼感興趣。 "豬八戒照鏡子"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二醜",中藥名叫"牽牛子"。"三八節的前一天"謎底是中藥"三七"。儘管小孩子猜不對謎語,但他們對中藥還是有濃厚的興趣。”
“第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活動是北京市科協辦的,學校很支持我們面向社會做中醫藥文化推廣活動。我們還有一些品牌活動,例如每年5月份的全校中藥辨識大賽、博物館文化周等,還有藥食同源的展覽。公眾對中醫藥文化的展覽是有需求的,但是擁有豐富展品資源的首博、國博卻沒有中醫藥主題展覽。”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物館
文物數量少 門票收入微乎其微
“北京確實缺乏一個文化地標級別的中醫藥博物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物館在全國的中醫藥博物館來說是非常系統、專業的,但如果升級為文化地標級別的博物館,確實困難重重。”盧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