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深圳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2015年“世界圖書之都”的稱號,這事和申辦奧運、大運不同,也和最近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同,大概介乎兩者之間:申辦奧運、大運要依足人家的條件,先申請後辦事,關鍵是得花錢,辦成了辦好了,很光彩也很“崛起”;而要獲諾貝爾獎,是先把業績做在這兒,讓人家認可,獲獎可喜,獲不著呢也得作紳士狀、作欣然狀,不能說搞什麼“諾貝爾工程”,非得砸銀子來得這個獎。
“世界圖書之都”這個光榮稱號當然也是個好東西,風雅之事,附庸一下,大方向是正確的。要獲得這個稱號,估計既要滿足一些硬指標,也得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成績,沒錢怕是不行,有錢未必一定行。
深圳要把“圖書之都”做到實至名歸,除了人均購書量、人均讀書量、人均館藏圖書量(這些指標都是銳圓想當然耳)做到以外,關鍵還是要有讀書的大氛圍,深圳人確確實實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作為深圳市民,願意為此貢獻兩點建議:
一是深圳市政府投入一點,資助圖書館、實體書店、書吧等機構舉辦各種各樣的讀書論壇和講座,這個是最能調節讀書氣氛的,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少年兒童的讀書習慣都是聽別人講這本書怎麼有意思,那本書怎麼精彩,然後才有開卷一閱的興趣,讓他們和寫書人評書人面對面地溝通,這是最能激發讀書興趣的方式。現在的孩子們和屏幕交流得多,瀏覽網頁多,這些當然也是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但是讀書相對更有品味一點,甚至可以說更“古典”一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了,會有華貴氣,上網多了,容易養出屌絲的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