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武漢晚報報道,暴利驅使下,非法文物市場混亂而又亢奮。辦案人員介紹,本案除了追繳一大批珍貴文物外,還查獲了大量贋品,其中一件贋品交易額達到1200萬。
文物販子曾被綁架
“5.8”案中,“小胖子”400萬買下的文物轉手就賣到900萬。正是其中的暴利,吸引了一些人鋌而走險。
“盜掘古墓、倒賣文物已形成專業化、鏈條化。”隨州市公安局副局長蔡秀國介紹。本案中,專門盜墓的就是幾名山東籍的,他們有專業的設備,也有專業知識。當地有人配合,為他們望風,提供幫助。文物流向地下市場後,要經過像老張這樣的人把關、定價,然後輾轉賣出。黑市文物一部分被愛好者、有錢人收藏,一部分流向國外,給國家帶來的損失不言而喻。這個行當也充滿了風險。老張就曾被人綁架。
本案除了追繳一大批珍貴文物外,還查獲了大量贋品,其中一件贋品竟然開價1200萬。
文物保護機制脆弱
隨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出土過震驚世界的曾侯乙編鐘。在該市的擂鼓墩、葉家山、義地崗分布著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隨州也由此成為盜墓賊眼裡的肥肉。在追繳的198件文物中,涉及隨州文物共21件,且都是在曾都區東城義地崗所盜掘的。
為何直到被挖完了,文物保護人員才發現?文物分為田野文物和館藏文物。館藏文物是已發掘的、藏在博物館中的文物,此類文物保護起來相對容易。大量的田野文物範圍廣,多在野外,往往防不勝防。目前隨州當地文物保護措施一般是組建專業的巡邏隊,在重點地段或古墓群附近安裝視頻監控,或者與村灣、百姓簽訂協議,給一點報酬,由他們協管。
多維度的保護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抓獲或驅散過一些犯罪嫌疑人,但在暴利驅使下,目前的保護機制顯得十分脆弱。
專家呼籲恢復盜墓死刑
去年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個經濟型非暴力死刑罪名,其中包括盜掘古遺址、古墓葬罪,以及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等3項。修正案還同時把“盜竊罪”中關於“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判處死刑的情形也取消,最高刑由死刑改為無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