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印章作偽現象往往集中於那些稀有昂貴的品種,比如雞血石印章或名家作品。
造假手段
“雖然目前印章作假的手法並不高明,但上當受騙的藏家卻並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篆刻藝術本身晦澀難懂,藏家除了需要精通書法、繪畫、雕刻工藝之外,還要對古代書體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古玩商楊華告訴記者,“印章造假比較容易辨別的是翻刻。偽造者按照書畫上的印章摹刻出同樣的款識,不過這種方法做出的印章很難做得流暢貫通、一氣呵成,最容易被識破。因為翻刻的手法再高明,在細節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更無法模仿真品的神韵。前幾年比較流行假借名家字號憑空捏造出一方印章。這種假印章源於杜撰而無從考證,會給剛剛介入印章收藏的買家造成一定的困擾。這就要求藏家對印章發展的脈絡以及典型作品、代表人物具有一定的認知。某一段歷史時期的印章往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某位名家的作品也肯定彰顯其個人風格,而作偽者常會不自覺地將其個人慣用的技法流露出來。”
隨著印章市場價值的不斷走高,高科技也被應用到了印章造假上。“作偽者將印章樣本打印之後再複制到鋅版上,並以酸性溶液腐蝕最終制成假印章。這種高科技造假形質逼真很難辨別,唯一的缺點是不夠自然生動。”楊華說。
“目前市場上贋品最多的是雞血石印章。”楊華告訴記者,“我參加過一些鑒定活動,越是材質昂貴的雞血石、田黃石印章贋品越多。曾經有一位藏家拿著他50萬元買來的一對雞血石印章讓我鑒定,雖然這對印章的血色鮮艶漂亮,但色彩浮於表面不夠自然,血色是人為做上去的。還有將牛油石冒充田黃石的,這些贋品與真品的價格落差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