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橋橋樁周圍發現堆置有大量卵石,推測其原應為護樁之用。從較多卵石上發現有鐵榫殘存的情況推測,橋樁周圍的卵石上原或曾有鐵質網絡存在,保護護樁卵石不在河流衝刷中流失。
在卵石之間沙層中包含較多的繩紋瓦片、青磚殘塊、夾砂錢範殘塊、陶制器物殘片、褐釉瓷、青花瓷殘片。目前,卵石正通過解剖溝向下清理,橋梁時代尚待進一步確定。
洛城門橋,位於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高廟村北,地處西安市北三環北側200米左右,正南750米左右為西漢都城長安城北牆東側城門洛城門,正北440米左右為已建成的高鐵附屬建築,正北3500米左右為今渭河的南岸大堤,向西與廚城門橋相距約1700米左右,發掘面積約400平方米。
經發掘確定,該橋為南北向木梁柱橋,東西兩側橋樁之間寬約15米,已發現東西3排橋樁,相鄰兩排橋樁間距約9—10米,橋梁長度尚待進一步工作後確定。
該橋受渭河破壞嚴重,發掘區西側橋梁暫未露頭,經勘探,在據探方內現清理面下2.8米左右有木頭存在。
從該橋的橋梁結構及出土遺物看,該橋的始建可能要晚於廚城門一號橋,由於該橋受水毀較為嚴重且正在發掘之中,橋梁的始建與廢棄時間均暫且不詳。
鏈接:
渭橋遺址的發現地西安,是我國封建社會漢、唐王朝的首都所在,渭河上的諸橋梁一直是都城附近最主要交通線上的重要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