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亡國之音後面的亡國之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7 08:38:17  


 
  後人有詩嘆後主“: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他善詩文、音樂、繪畫,尤工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相見歡》)後主此詞最顯哀惋,“亡國之音哀以思”,正此謂也。 

  詞成就了李煜,也將他送上了黃泉路。被視為絕筆之作的《虞美人》悲憤激越,“所謂以血書者也”:“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一次次在詞作中抒恨懷思,終被尖刻寡恩的宋太宗趙光義用“牽機藥酒”鴆殺,年僅42歲。(詳參《李煜之死》,見《中國文人非正常死亡實錄》)

  北宋滅了南唐,江山也沒有坐得多麼穩固、持久。“靖康之恥”讓後人記住了又一位藝術家帝王——宋徽宗。影響極大的《宋詞三百首》,開篇是宋徽宗的一首《宴山亭》,被王國維稱為“血書”,相思極苦,哀情哽咽,“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令人不忍卒讀。

  為什麼只有到了國破人為囚,才有這抒亡國之痛,纏綿悱惻、凄婉欲絕的佳作?

   如果悲劇只發生一次,那它也算是喜劇了,因為後人吸取了教訓,學費沒有白交。可惜的是這樣的悲劇不斷上演,南宋的滅亡是一次,明朝的滅亡是一次,晚清的歷史也是如此,今後,還會不會有呢?

   “知恥而後勇”,一個忘記恥辱的民族,是最危險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寫進了我們的國歌,希望能世世代代地唱下去。

  (來源:搜狐文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