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家界廬山等或被遺產除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9 08:27:48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2013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景區黃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科學知識”等方面整改,否則“世界地質公園”的金字招牌將被摘下。與此機制類似,世界遺產也有警告和除名機制。不斷發生的黃牌警告事件,也提醒著國內管理者,“世界遺產”這樣的牌子,並不只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內容上體現了世界遺產申報和管理的新趨勢,這一點筆者在前文中已進行了闡述。但這份名單給我們的啟迪不止於此。從遺產保護實踐的角度而言,這份新名單也體現了國家文物局關於遺產“動態管理”的精神和思路。在正式“通知”的第二條,國家文物局明確指出:“對《預備名單》實施動態管理。預備名單項目如因保護管理不善,致使遺產價值受到損害,我局將酌情予以警示,或將其從《預備名單》中除名。”

  “除名”這兩個字,在2006年的預備名單文件中出現過,但並未引起遺產管理單位的足夠重視。在此次的新名單中,有一些原在名單中的遺產落選,原因可能比較複雜,但其結果也顯示出文物局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啟動了一種“動態機制”。可以想見,由此開始,世界遺產的監測和監督工作會逐漸增強。

  這種動態管理機制的形成,與世界遺產組織近年來對一些不符合標準的世界遺產進行除名的行動有關。2007年6月,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世界遺產名錄中取消,原因是該國政府為了開採石油占去近九成的面積;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新建的一座大橋由於被認為破壞了易北河穀的文化景觀,經多次警告後依舊建造,而被取消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這兩個例子,表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被認為形同虛設的“除名”機制不再沉默,他們動真格的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