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有了,朱碧琴又擔心吳冠中在國外穿得太寒酸受人排擠,她賣掉了自己的一件緞子夾襖,換了點緊俏的毛線,緊趕慢趕,織了一件紅色的毛衣,既可保平安,又能保暖。大冬天,妻子身上穿的卻是老太太們才穿的厚重棉襖,吳冠中看了心裡真不是滋味。想來妻子也正值青春年華,卻為了他不能盡情打扮,他的鼻子瞬時酸了。
愛你到落牙時候
1950年,吳冠中回國後,將朱碧琴和3歲的孩子接到了北京定居,一家人終於過上了團聚的小家庭生活。之後,他們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孩子也相繼出生,家庭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吳冠中每年都要多次背著油畫箱到深山老林和窮鄉僻壤寫生,將有限的工資花在了購買材料上。朱碧琴生性淡薄,她自己安於過苦日子,但看著三個正長身體的孩子,她心裡還是酸酸的。
有一天,幾個孩子因為眼饞別人家的糖果,可憐巴巴的樣子讓朱碧琴心裡很難受。回家後,她看到吳冠中還在畫板前頭也不抬地作畫,喊他好幾聲都沒回應。想想這些年來,自己擔負著整個家庭的安排,照料丈夫孩子的生活,連生孩子時他還在作他的畫。自己受點委屈倒也算了,可孩子們也跟著遭罪……她越想越氣,抹著眼淚對著吳冠中喊了起來:“你再這個樣子,我不跟你過了!”
經歷了這次小風波,吳冠中也在反思,妻子對這個家庭的付出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他知道,妻子再氣也不會拋下他。在這樣的抱怨中,他們一過又是二十幾年。
上世紀70年代,吳冠中被調到另一所美術學院,朱碧琴調到了美術研究機構,因為“文革”的到來,他們隨著各自的單位到不同地區的農村勞動改造。有一段時期,兩個人的勞動地點相距10餘裡,每周日被允許見上一面。每周相會的那天,要分開的時候他們會相互送別,在半途的地方停下來。那裡有幾戶農家,葡萄架掩著土墻和拱門。吳冠中笑稱這是他們的十裡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