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只是《紐約書評》的半壁江山,該刊是高雅文化和激進政治的混合。作家湯姆沃爾夫稱它為激進風尚的主要理論機構。該刊從第一期起就開始刊登征婚啟事,都寫得非常簡潔,如:尋妻子:聰明、漂亮,18歲到25歲,心胸寬廣、敏感、熱情。陪伴傑出藝術家過激動人心的生活。沒人知道這位傑出的藝術家找到了這樣的妻子沒有,但確實有人通過《紐約書評》成功地解決了個人問題。這些廣告顯示,其讀者對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很感興趣,且不加掩飾地表明他們願意跟他人分享這些東西。25歲的紙上談兵的激進分子,追求跟具有街頭信譽的雅各賓派女子的辯證統一,他失去的只會是鎖鏈,無房產者優先。活潑的熟女,84歲,找老伴,72歲到76歲,分享從停車場走到醫生辦公室的漫步。必須喜歡對疾病的詳細描述;喜歡午睡;喜歡愛孫子們的照片。輕度胃脹、牙齒鬆動無妨。別想著長久相伴(LTR)。
現任主編、83歲的西爾維斯說,證明總統林登約翰遜對發動越戰的理由撒謊的文件一度就被藏在《紐約書評》的辦公室。該刊作者、軍事分析師丹尼爾埃爾斯伯格問能不能把一個手提箱存在那裡一段時間,後來一個法律事務所的人過來把它拿走了。2007年,該刊披露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如何對待被他們關押的14個極有價值的囚犯。
60年代爆發學生造反運動、反戰運動和民權運動時,《紐約書評》積極投入其中。政治這一邊的撰稿人(瘋狗)有保羅古德曼、喬姆斯基、I.F.斯通、湯姆海登等。結果便是,你要想讀埃德蒙威爾遜,你就不得不看到保羅古德曼建議年輕人燒掉他們的征兵卡。你想讀奧登,你就要被迫聽到乳臭未幹的記者安德魯科普坎德提醒馬丁路德金道德跟政治一樣,始於槍杆子。你想讀納博科夫,你就得忍受對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和五角大樓的咆哮,以及湯姆海登對紐瓦克和底特律騷亂分子的歡呼。在其鼎盛時期,《紐約書評》是一個激進的時髦出版物,但911之後,人們對極端的激進政治失去了興趣。高雅文化方面的牛人也不再給《紐約書評》撰稿了,不願意去支持那些反對共和黨、擁護奧巴馬的文章。
(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