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覓的文化印記
2008年,大陸著名畫家陳丹青撰文寫下了台灣人的“溫良恭儉讓”。4年之後,大陸作家韓寒又向幾億人講述了一個台灣出租車司機拾金不昧的故事。
無論是溫良恭儉讓,還是拾金不昧,都可以引發大陸人更大的共鳴,共鳴背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事實上,無論政治紛爭如何,中華文化早已融入台灣人的血液。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也曾說過,中華文化在台灣保留的比較多。就連口口聲聲要“去中國化”的陳水扁也到大陸尋根問祖。
中華文化在島內一脈相承,儒家經典進課堂,例證多多。記者在台灣採訪時,處處覓得印記。
曾在台南孔廟見此情景:清晨,明倫堂前的空地上,白發老人誦讀《孟子》,聲如洪鐘。聲落、聲起,老人對面端坐著的七八人,一字一句跟讀,毫分不差。台南孔廟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廟,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開始提倡文教事業,興建“先師聖廟”,中華傳統文化及教育由此傳播開來。
島內各地有多座孔廟,以台北和台南孔廟最大。農歷九月二十八是孔子誕辰,也是台灣的教師節,每年的這一天,台北和台南的孔廟都會依古制舉行盛大的祭孔典禮,鐘鼓聲中,萬人共沐尊師重教的古訓。此外,還有每年的漢字文化節、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各種展覽,讓民眾有了更多親近中華文化的便捷途徑。
正面看待“餘香飄大陸”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由著名詩人余光中發起,其聯署書寫道:由於有了統一的文字載具,五千年來,這幾經歷史淘洗的文化結晶,涵藏著各個區域族群的祖先們所融鑄凝聚的智慧,我們概稱之為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