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文化老人的寓意,並不是在趨向文明的長路上,可以讓人稍事休憩的旅館,瀏覽嘆惋一番之後,頭也不回地離開,而是一座座安靜等待人們去閱讀的圖書館,在與我們的現實所構成的張力中,回應生活裡無處不在的個人選擇。所以對文化老人的關注,在於真實地理解他們,嘗試用他們的目光審視世界,而不只是用我們的目光把他們安放在某個可以欣賞的位置,成為我們世俗文明的點綴和附庸。否則,文化老人的現象就會是愈演愈烈的文化失衡的延伸。
然而可以擔荷起文化老人之名的人物,其實並不易為人所理解。這才常有身後的解釋紛紜,也更顯在我們可與之對話的時候關注他們的緊要。許多老人,或許因為門人子弟的稀少,或許所做並非顯學,常於生前默默無聞,身後亦唯知其名,不知其詳。這是怎樣的錯過?然而最令人悵然的,還不是大環境對他們的冷漠,不是其學術思想的後繼無人,而是他們竭力去廓清掃除的重重障蔽,反而會是百花齊放,盛行一時。
當然,我們的一生之中,未必有緣與所有的文化相遇、相知和相契。就文化的變質和異化而言,甚至於可以說需要我們的遠離和小心。然而,文化的彌足珍貴,正是文化老人所散發出的那種經典恒在的味道,它無需向前行的人招手,只靜待找尋它的人聆聽。
(來源:新京報;作者:李大超 北京文化時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