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有了6萬塊銀幕
印鋼進入電影圈,一開始就選了一個不錯的途徑,建設與經營電影院。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可能是中國電影近幾年大爆發的關鍵所在。“現在電影的繁榮,不是真的出了多少曠世精品,而是屏幕數大增所致。”根據張寶全的統計,2000年的時候,中國銀幕只有2000塊,而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已經到了1.3萬塊。
兩年前,《讓子彈飛》在6000塊銀幕上賣了7個多億,《泰囧》卻賣了12個億,為什麼?因為放《泰囧》時中國的銀幕數是放《讓子彈飛》時的1.2倍,1.3萬塊。
如果中國有5萬至7萬塊銀幕呢?可以想象,一部電影30億、40億票房不會是神話。1982年出品的《少林寺》,一毛錢一張票,票房超過一個億,如果放到現在的銀幕量和換成現在的票價,可能這一部電影的票房就過百億了。至於5萬至7萬塊銀幕也不是張寶全隨口一說的數字。“美國2億人口,有4萬塊銀幕,按照美國的銀幕比,我們打個三折,中國怎麼也應該有6萬塊銀幕吧。” 張寶全用手比劃了一下。
當然,電影業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美妙。這個行業也遵循二八規律,八成投入者虧錢,兩成盈利,而兩成人掙了行業絕大多數的錢。現在一些掙錢的片子大都是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保利博納等操盤的,但高票房更多是旗幟。這些公司大都是全產業鏈公司,不光投資電影,還涉及藝人經紀、廣告經營、院線經營等,這樣才保證了穩定的收益。“如果一個公司就靠單一的電影投資,依靠票房來掙錢,一旦票房失利,幾乎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張寶全說。
《瘋狂的石頭》也曾三年沒人理
有些時候,《泰囧》、《失戀33天》這種小成本電影大賣會給人錯覺,認為這個行業錢很好掙,許多外行人擠破腦袋要進來。“投了錢之後,發現電影業其實水很深。”在印鋼看來,拍一部電影容易,要想讓人買票來看,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