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EMBA執行長李建興。(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4月11日電(記者 蔣繼平)新冠肺炎疫情是否讓美中關係結構產生變化?義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EMBA執行長李建興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觀察疫情期間美國從世界領導者角色退化轉變為只顧美國自身利益為主,疫情後可能讓盟友國家不再信任或願意為其效力,在美中貿易戰對抗下,疫情也讓大陸製造許多機會,大陸若能成功整合中日韓經濟同盟,經貿實力就會相對強過美國。
李建興,台灣宜蘭人,政治大學經濟學博士。現職為義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EMBA執行長、台灣十六家金控公司年度績效評鑑共同召集人、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十二五重點項目)第一屆智庫委員會委員。
這一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席捲全球,造成美國、中國大陸進行政治角力攻防,產生許多討論。李建興表示,這一點雙方都有失分,對於病毒的起源縱使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數人認為在爆發點在武漢,大陸失分很多;但是隨著蔓延全球,現在美國紐約州也變成重災區,可說是另一個武漢,美國的失分不同在於,美國在爆發疫情後並沒有和其他國家打招呼,特別是歐洲,直接切斷航線等等互動往來。
李建興指出,從疫情期間的世界局勢觀察中,可以看到美國並不是外界所認為的“世界警察”,也並非擔任“世界的仲裁者”,自從特朗普上任後率先喊出“美國優先”“美國利益”等名詞,這波疫情爆發後又顧著美國利益就把歐洲航線切斷,等於進行“鎖國”政策自保。
在疫情爆發之前,外界認為特朗普上任後是以美國經濟利益為主,與加拿大、墨西哥重新啟動經貿談判等等,採取以美國的“經濟”為優先;但是在全球防疫期間,更明顯發現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優先。李建興做出如此解釋。
“美國從雷根時期扮演國際領導者,該角色現已經慢慢退化,變成只管美國的利益。”李建興認為,這會造成歐盟和之前與美國共同合作對抗蘇聯的盟友國家,在疫情後發現美國只管美國利益,可能發現不能再那麼信任美國,盟友國必需要去謀求自身利益,甚至尋求美國以外的合作管道,這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原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原本是歐巴馬“亞洲再平衡政策”的核心,用來對抗中國經濟崛起,但特朗普2017年1月23日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聲稱此舉是為了保護美國勞工的就業機會。美國退出後其餘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其餘11國將名稱改為CPT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