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20戰機。(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美國雜誌日前分析指出,今後五年(2013-2017)世界殲擊機和教練機市場格局將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美歐產品仍將占據主導地位。預計西方將生產1563架殲擊機,總價值1077億美元,其中美國將生產880架殲擊機,占74%。而中國將生產200架,俄羅斯可能生產250架殲擊機。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5月1日報道,根據美國雜誌的數據,今後五年在世界殲擊機和教練機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將是美國洛馬公司,預計將生產492架殲擊機,占31.5%;波音公司位居次席,為157架,占10%;歐洲戰鬥機集團第三,為149架,占9.5%;瑞士皮拉圖斯公司第四,147架,占9.4%;韓國KAI公司第五,為144架,占9.2%;其餘所有航空製造公司將生產474架,占30.3%。從價值角度來看,今後五年世界市場殲擊機銷售收入將達到1077億美元,美國洛馬公司居首,將為403億美元,占37.4%;波音公司108億美元,占10%;歐洲戰鬥機公司119億美元,占11%;瑞士皮拉圖斯公司71億美元,占3.9%;法國達索航空公司69億美元,占6.4%;其餘所有公司336億美元,占31.1%。
原則上講,作戰航空裝備的採購總是以進口國最高政府領導人的決策為基礎。在國防預算削減的情況下,不僅要考慮交易的價格參數,還要考慮得到先進技術的可能性,以及引進裝備後50年全壽命周期內的售後服務水平。在現代戰機市場規模相當有限的情況下,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的政治外交博弈錯綜複雜,比如法國、瑞典和美國激烈爭奪巴西FX-2新型殲擊機供應合同,導致招標結果遲遲未能公布。似乎已經準備採購法國“陣風”殲擊機的阿聯酋在2011年推遲宣布招標結果,英國隨即向其推銷“台風”戰機。印度雖然選擇了美國C-17、C-130軍用運輸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支努幹”運輸直升機和P-8I反潛巡邏機,卻在前景中型多用途戰鬥機項目上拒絕美國產品,選擇法國“陣風”,同時還與俄羅斯合作研製第5代重型殲擊機。
美國洛馬公司占據今後5年殲擊機市場主導地位,主要憑借第5代殲擊機F-35項目,在吸引了英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加拿大、丹麥、挪威、澳大利亞8個夥伴國之後,還希望有新成員加入,比如和以色列簽訂首批19架F-35A供應合同,參加韓國36架新型戰機採購招標,並向新加坡推銷。儘管項目進程不是特別順利,但是F-35總體銷售計劃仍舊保持不變,美國空軍將採購2443架,其他國家最多將進口600架。與此同時,美國航空工業還在繼續生產其他型號的殲擊機,比如美國海軍追加採購訂單能使F/A-18E/F生產線延續到2015年,沙特追購85架F-15SA使能F-15生產線延續到2020年,波音公司繼續向巴西、科威特等潛在客戶推銷F/A-18E/F。在F-35暫時尚未初步形成戰鬥力的情況下,美國空軍還準備改進300架F-16,安裝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使其繼續服役到2030年。另外,中國台灣、希臘、波蘭、葡萄牙、新加坡也對升級F-16很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