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成立於去年的“思考新型日中關係學者會”日前在東京召開了題為“探索現代日中關係的源流——重新檢證1970年代”的國際研討會。該會由日本一些對近年日中關係惡化感到不安的中國問題學者組成,舉辦國際研討會尚屬首次。
據大公網報道,來自日本、中國、美國的約200名學者和記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者圍繞“如何消除日中對立、構築新型關係”的主題進行了活躍的討論。
東大名譽教授平野健一郎在開幕緻辭中抨擊了去年4月安倍晉三首相做出的“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和國際上都尚無定論”這一發言,稱這一發言“顛覆了我大約50年來的全部研究和教育”。
該會代表幹事、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毛里和子在發表主旨報告時提出,為了修復陷入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嚴峻局面的日中關係,應該就“邦交正常化談判的妥當性進行批判性研究”。
毛里得出了三點結論。(1)在1972年的談判中缺少了日方對結束戰爭狀態的處理方式、中方接受的道歉辦法以及中方放棄戰爭賠款的感謝,也沒有前瞻性的戰爭問題處理方案。(2)如果日本在戰後處理及歷史認識問題上採取積極措施、且1972年體制內帶有建立日中互信的制度,兩國的友好關係或許能夠持續,但事實並非如此。(3)在1972年體制中,道義重於法律、情重於理、人重於制度,更為重要的是缺少了建立新型關係的制度。
毛里就目前的日中關係指出:“兩國在價值觀、國家權力和利益三個層面都有著衝突,雙方正試圖進行原教旨性的對抗。”她主張兩國應重新遵循1972年聯合聲明的精神,“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步平認為兩國的邦交正常化談判反映了“中日兩國人民對和平的願望”。他同時指出,由於日本政治家就歷史問題發表錯誤言論和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在中國產生了“日本是否真正對戰爭進行了反省”的疑問。
深諳日中雙方國情的美國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高義提出警告:“日中的政治家缺乏私人的溝通渠道,衝突的危險日益增長”。為修復日中關係,傅高義敦促“日本明確對受害國家的戰爭責任,中國保證不對近鄰各國動用武力,日中領導人應該共同為緩和緊張付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