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大公網據外媒報道,越南因西沙問題與中國點燃的緊張局面顯得有些突然,儘管越南僑民在台北、東京高呼抗議中國的口号,越南國內各大城市也有萬餘民眾同時上街,並圍攻中國使館,但從越南的口号以及該國的訴求來看,卻也不難發現,此舉與河內越共官僚為轉移國內矛盾的訴求轉而走民粹路線大有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越南此舉已成了一種“內病外治”。以下是文章摘編。
外媒引述分析人士茅嶽霖的話說,1986年後,越共當局開始比照中國方式,採取“革新開放”。但該國自2001年才開始恢復經濟增長。伴随著全球化的深化,河內當局在經濟政策上的調整失當,已經令越南這一農業人口占據八成比重的國家”(Civets),雖坐擁新興市場、年輕人口和天然資源,卻始終難以緻富。越南的民怨也開始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方向發散。
自2001年來,越南境內因勞資糾紛矛盾蜂起,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越南在西沙、南沙等問題上的聲音突然響亮了起來。在民意逐漸轉向南海之際,在2014年,越南官方竟也默許了民間的抗議行為。
從越南政治結構來看,自胡志明逝世後,越共內部的派系之争也日趨突出並順延至今。事實上,越共的南、北兩派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兀自纏鬥不休,並順延至新世紀,當今越南處於權力頂峰前三位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國家主席張晉創和總理阮晉勇,正是分屬南北兩支。
越共高層在進入21世紀後缺少主心骨,以杜梅為首的老一代仍不得不發揮“餘熱”。在黎可漂、農德孟擔任越共總書記期間,河內也逐步展開調整,不僅鼓勵在國會等場合“辯論”,更開始學習“西方經驗”,适時“大赦”囚犯。一時間,伴随著越南在21世紀最初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從另一方面暗示了越南當局開始為民粹所困。
由於長期缺乏領導核心,越南在面臨經濟和國家結構的組成等問題時就遭遇了難題。在拼經濟無門的當下,也隻得将目光轉向民粹。 |